信息检索

Who we are?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Our deeds of honor!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What can we do?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What can we do?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Our partners!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Industry knowledge!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What are we need?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Where we are?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部经济区,集团拥有近千名高素质员工,上百名专业设计研发人员,在全国设有五家子公司、九家分公司以及四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详细解读“双碳”政策对光伏行业的18处显著影响
作者:品牌中心 | 2024-8-5 16:28:45 | 浏览次数:3257044次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曾撰文阐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以及如何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称:原文)正式印发,并于近日公开发布,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正逐步建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央对于“双碳”工作的严肃态度。

 

那么从光伏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如何看待这种政策变化呢,我们将对18个具体项目要求进行一一对照,作出解读。

 

防范风险。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解读:降低碳排放的同时要考虑电网安全和供应链安全,循序渐进,避免波及重要供应链,防止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对光伏产业上游的工业硅、多晶硅,建议单独设置目录,不作为高耗能产业进行限产,这也是保证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方式。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解读:参考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报告,到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在46亿吨标准煤左右,乘以80%,再把标准煤换算成电力,大概对应29.955万亿度电要来自非化石能源。考虑水电、核电会占一定比重,但二者的建设都受到一定条件制约,风电光伏才是未来主力,预计到2060光伏、风电装机可能都会超过100亿千瓦。截至6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才只有2.68亿千瓦,后续市场空间非常大。

 

事实上80%是2060年的最低要求。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相关报告,在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的情境下,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就要达到78%。如果要把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可再生能源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各级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地区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解读:之前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规划之间可能有冲突,现在明确,所有规划都要服务于碳中和;另一方面,中央特别强调国土空间规划,这是有利于光伏产业的。之前受限于土地性质,很多大型光伏项目没法开展,预计下一步土地方面可以逐步放开,也希望借此机会,明确和调整光伏用地的税费政策,减轻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负担,轻装上阵,助力碳中和。

 

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解读:之前对“绿色低碳产品”没有准确的定义,或许未来会推出相关的认证标准,到时候我们的家具、电器,可能都需要满足绿色低碳的要求才能进入市场。除了选用更环保的材料,生产过程的低碳可能被纳入考核,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的推广。

 

之前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提出,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以后很可能每所学校都有一座光伏电站,供学生们了解光伏产业,培养绿色发展意识。

 

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解读: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预计今年年底前能够出台,剩下的钢铁、有色、化工、建材、交通、建筑,基本都是能耗大户,预计这些领域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受到严格管控,为了降低用电成本,保证连续生产不断档,安装光伏或者购买绿证都是可以考虑的。

 

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做好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地区实行项目缓批限批、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

解读:这一条可能是对上游多晶硅行业影响比较大。在新建产能选址的时候,需要考虑当地的能耗强度预警情况,避免扎堆,造成生产受限的情况。

 

“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解读:“十四五”煤炭消费要先达峰,否则碳达峰目标可能无法完成。“十五五”煤炭消费要逐年减少,石油消费也要接近达峰,不再增长。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约为49.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占比约56.7%,减少煤炭消费任重道远。此外,考虑到我国现在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石油、煤炭,为了我们的能源安全,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可以说相当有必要。

 

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解读:这些概念和要求,之前都有提及,但放在这样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中,对今后的政策走向会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完成能耗双控,同时还要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唯一的选项就是非化石能源,尤其是风电光伏。之前发改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也提出,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对超额完成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就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而在浙江等地区,安装风电、光伏的企业可不受限电影响,自由安排生产,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引导。

 

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完善差别化电价、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行业实施电价优惠。

解读:前段时间限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煤价上涨,电价跟不上,导致发电企业每发一度电都在赔钱。随着电改不断推进,电价可以由市场化交易形成,再加上“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煤电可以在原本基准价的基础上最高上浮20%,高耗能行业不设上限,这是缓解电力短缺最市场化的举措。希望尽快推出发电侧储能的市场化激励措施,让相关企业给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的行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样才有利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

解读:新能源汽车是典型的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近几年,光伏、风电的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群众对于新能源汽车是否真正环保的质疑正逐步缓解。等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一半的时候,相信大家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

解读:对城市而言,最主要的是节能建筑,比如在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或光伏幕墙。虽然薄膜组件的发电效率比不上晶硅,但作为幕墙是非常合适的,非常符合光伏建筑一体化也就是BIPV的要求。近几年BIPV的概念越来越火,各家企业都在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光是给屋顶加装光伏,更重要的是把光伏和建材融为一体,让光伏产品符合建筑行业标准。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期待更多企业能参与进来,推出更多产品、更多解决方案。

 

乡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是屋顶分布式光伏的重点市场,自然人户用光伏和工商业分布式都非常常见,预计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内将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以来,对农村地区绿色发展非常关注,好几家户用光伏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有了新的“娘家”。另一个市场机遇在于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预计未来两年,至少到2023年底,整县推进都是一个重要的大市场。

 

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增设相关学科专业。推广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

解读:在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方面,光伏行业正处在N型技术迭代的窗口期,特别是异质结和TOPCON,两种N型技术路线都有很多企业在大力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纪录不断被刷新。只有这样的良性竞争,才能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除了发电侧,也要关注电网、储能的技术进步,这是提升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重要支撑。电化学储能,最重要的是安全,其实我们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还有第三方检测机构一直在努力,把储能的安全性做到最好。在“储能梯次利用”方面,现阶段电站储能更多体现为成本,有人在考虑用其他产业退役的电池,这样可以降低初始投资,但电站安全还是第一位的。检测机构专家指出,梯次利用最好的方案还是跟大型电动汽车企业合作,因为他们手中电池数量多,且有每一块电池的充放电数据,对于电池性能更了解,可以避免木桶效应,最大程度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动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解读:毫无疑问,光伏产品与系统都符合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特征,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供应不足,对光伏项目的需求较高。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今年光伏产品出口额很可能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政策将给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指引。

 

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协调。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律,抓紧修订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解读:这是一项很庞大的工作,足以看出中央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许多光伏从业者都经历过,受限于法律法规,包括一些地方性法规、条款,无法保障自身权益的情形,比如个别地区电费结算政策不合理,补贴拿不到、拿不全,还有少数地区擅自下调保障性收购小时数,强令新能源企业参与市场化交易等。希望未来这些不合理的政策都能得到纠正,保护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权益。

 

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完善差别化电价、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行业实施电价优惠。

解读:当前,央企、国企已经是光伏电站投资的绝对主力,无论是保障性并网还是市场化并网项目中都能拿到多数项目指标。社会资本更多是参与主要零部件的生产制造、项目建设施工等环节,各司其职。当然,不排除部分资金成本较低的民营企业选择投资光伏电站,或者国有企业参股生产制造,但是总体分工形势不变。

 

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扩大绿色债券规模。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解读:光伏投资周期长,最需要的就是长期限、低成本资金。目前很多企业还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对光伏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近日宣布,即将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发布中证碳中和指数,并将开发相关的ETF产品。预计下一步光伏企业特别是投资企业获取政策性贷款的难度会降低,利率有望下调,具体还要看各家企业自身的实力。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研究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

解读: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要求下,党政机关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的比重有望提升至50%,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相得益彰。同时,各级财政对光伏的支持将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如分布式光伏地方补贴、光伏企业依据技术研发费用减免税费等。至少,不得再向光伏企业征收生态补偿费用或其他不合理捐款。光伏本身是绿色低碳产业,装光伏以后当地生态能得到有效修复,额外收费毫无依据。结合上面提出的“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预计种种不合理现象在“十四五”时期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机制。完善差别化电价、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行业实施电价优惠。

解读:根据之前发布的消息,下一步工商业用电的峰谷价差可能进一步拉大,利好储能。居民电价可能上调,主要是第三档电价上调。毕竟,对大多数家庭而言,第一档、第二档电量已经足够满足日常生活,第三档电价上涨受影响的只是少数人。从光伏角度看,居民用电价格上调意味着户用光伏项目自用部分的收益增加了,有利于促使更多人安装光伏系统。

 

差别化电价方面,可能对上游多晶硅以及更上游带来一些影响。毕竟,多晶硅环节电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3左右,因此很多企业在投资前,都会跟当地政府、电力公司签订电价优惠协议。如果电价有变,可能影响到一些企业的投资决策,对下游各环节的成本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Copyright©2015 广州行盛集团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70830号 Powered by Vancheer